一、中国人口发展背景分析
1、中国人口变化的特性决定了老年文化产品需求的基础市场。从中国人口的发展看,人口总量及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导致整个国家人口平均年龄逐步快速上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成为国家乃至一个时代亟需关注的突出社会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发展的加快,养老问题日趋严峻,针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老年用品等需求日益凸显。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6亿,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亿,2050年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8%。
我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建国初期,因为长期的战争,我国总人口约为5亿。建国后,各项生产力得以恢复发展,人口也快速增长。1964年,总人口为7亿,1974年为8亿,1981年已经超过10亿。短短30年间,增加了5亿人口,人口总量翻了一倍。7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速开始放缓。80年代开始,我国把控制人口增长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计划生育措施更加严厉。自90年代初期开始,人口增速虽然出现了反复波折,但总体趋势进一步放缓,出生率逐年下降,随着我国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口集中变老、死亡,中国总人口会急剧减少,截至目前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家庭人口规模减少到平均2.62人,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快速增加。
2、中国式现代化国情下我国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从中国人口的发展看,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条件必将推动人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面对人口快速老龄化问题,国家顶层制度设计陆续出台,政府所能提供和配给的文化资源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导致老年文化的需求与国家文化资源的配置出现诸多不协调。
因为历史和文化体系的不同,中国老人的社会价值观、生活需求、精神文化需求与西方国家的老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60、70甚至80岁以上的老人依然可以参加工作,各种百货公司、商场超市、加油站里多能见到满头银发的售货员和工作人员。而在我国,因为传统文化和更多层面的原因,60岁以上、甚至50多岁的准老年人已经基本脱离社会、脱离工作,存在着严重的“未富先老、未老先衰”现象。
相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尽管历年来国家加大了老年产业的投入,但是老年文化设施、老年文化产品依然相对匮乏,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全面满足。在国内,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仅限于小范围的打牌、麻将、舞蹈等。相对于全国数亿的中老人人口基数,能够吸引广大老年人群广泛参与、互动的大型文化活动更是少之又少。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大部分老年人有了一定的积蓄。现在的老人相对于传统的老人在消费观念上有了很大的差别。现在的老人已经开始摈弃过去那种“攒钱一辈子,有病一下子,痛苦等日子”的生活理念,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老年旅游、老年文化在老年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开始崭露头角。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截止目前,60岁以上人口已达1800万人,庞大的中老年人口,将带来巨大的中老年文化市场需求。
3、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是亿万中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从对中国中老年人长时间的深入社会调查结果看,发展老年文化产业顺应了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形势发展,同时将弥补政府对老年文化资源投入的不足,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善事、大事。只有抢先进入老年文化产业市场,才能占得先机。
据笔者长期深入的调查,现在的老人绝大部分缺乏的并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的空虚。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居家的老人们并不缺乏子女的关注,儿女们周末、过节回家看看老人已不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而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也存在同样问题,在养老院住的越久越不在乎孩子的探望次数。老人普遍反映,现在的养老院基础设施都在逐步变好,也有相关的娱乐设施,但是天天打牌、打麻将没什么意思,别的又实在没事做,感觉各种娱乐都是在消磨时间,住的越久,越感觉自己与社会脱节了。这种消磨时间的心理压力才是广大老年人不能真正快乐的深层次原因。
然而广场舞的风靡,模特表演的热爱,歌唱艺术的推崇,武术健身的普及等等又不得不让人们对这些中老年人的精神向往所折服,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中老年人强烈的精神需求与满足。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城市框架不断扩大,过去那种四合院、大杂院邻里之间亲密交融的场景不复存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家与家这个社会基本单元之间也相互开始陌生。老人们退休后独居家中或住进养老院里,都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成为游离在城市与社会的边缘体, 老人日常所见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思想逐渐落伍,与社会文化脱节。而广场舞、模特表演、合唱艺术、武术健身等群体性文化活动,让有着相同爱好、彼此陌生的中老年人走在了一起,不仅有利于精神愉悦,健康养生,而且成为他们联系沟通、增进感情的纽带,满足了他们的社会融入感。
诚然,老年人热衷于参与群体文化活动的背后也许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但是,至少目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有足够大的平台能够满足老人更多与社会的接触,满足他们与新时代、新文化、新知识的接触,只要老人与社会的联系还在,就不会因思想和社会脱节而造成老人的精神生活空虚。
二、市场分析:数万亿“银龄市场份额”亟待挖掘
权威资料显示,目前养老服务市场需求至少在1万亿以上,但实际供给仅1000亿左右。供求之间的巨大反差,预示着老年消费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机会。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提供了政策环境和无限的市场空间.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扶持和引导企业开发、生产、经营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用品和提供相关的服务”。老年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和扩大内需的重要环节之一,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培育壮大老年用品和文化消费市场,促进老年用品、用具和文化服务产品开发列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
老年消费市场涉及范围广阔,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是一个相对隐蔽的金矿,但是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老年文化产业供给不足,仍有许多空白市场需要填补。专家认为,我国老年人对健康消费需求强烈、文化服务消费需求持久、社区服务消费需求旺盛、网络购物进入老年消费领域等特点。
三、政策分析
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是国家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内容,符合国家政策引导,顺应时代潮流。
1、各级政府频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发展老年产业
面对未来20年间骤然增多的老年人口,国家从战略层面已经开始全面部署。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具体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各级地方政府要大力发展老年人文体娱乐服务,宣扬老年人健康、快乐、时尚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倡导尊老、孝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打造和谐美好的社会风尚,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强调,政府要努力解决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的突出问题。鼓励和引导相关行业、企业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文化娱乐的需要,开发安全有效的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注重统筹发展,完善市场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满足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以老年产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文化娱乐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业会全面发展,产业规模会显著扩大。会涌现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着重指出,要大力发展老年人文体娱乐服务,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并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并发挥群众组织和个人积极性,鼓励专业机构和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组织并参与。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显著扩大。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培育机构、招募企业或个人服务商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等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投资养老服务业,开展老年生活照料、教育娱乐、食品用品、休闲旅游等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中小企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保险金融行业为养老服务业提供相关服务。
2、老年文化产业符合我省“文化河南、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数字经济进程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文化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现。文化产业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增强综合竞争力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中指出,政府要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壮大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策划开发重点文化项目,吸引省内外、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打造形式新颖、影响力大、具有特色的文化精品,形成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实验区。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优秀的文化娱乐资源、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开辟多种投融资渠道对文化企业进行扶持,鼓励多种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募集公益文化发展资金。
目前,国家能源行业、传统加工业及房地产业正经受疫情之后的严重冲击,而文化+旅游产业愈发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新生力量正逐渐被各方所看好,前景无限。
四、市场经济下文化项目的创收能力
坚持市场经济,顺应国家政策,满足社会和老人的需求,弥补市场空白。
随着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电脑、网络、手机、客户端不仅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唰视频,玩抖音,亲近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无论是社区里,还是公交车上,无论是已经退休的普通职工,还是刚刚离职的领导干部,随时都能感受他们生活中已经须臾离不开手机,离不开互联网。不同规模的模特培训班,武术健身课堂,老年音乐教室到处都能看到老人们快乐学习的身影,盼望老年人专属的文化节日成了所有老年人的梦想。例如,上海老年文化艺术节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十七届,主办方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员”的老龄工作方针,把“加入一个组织,参加一项活动,收获一份健康,得到一份快乐”作为活动宗旨,为上海老年人搭建一个“激发青春活力,展示夕阳风采”的平台,活动的规模逐年扩大,参与活动的企业逐年增多,就是三年疫情期间,网上的文化活动也从未中断,如火如荼。艺术节活动不仅引导并改变着当地老人们的许多日常生活习惯,而且据业内人士透露,商业赞助活动异常踊跃,老年产品消费市场成交额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市场份额连年创下新高,线上线下经营效益非常可观。
五、老年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设计目标
1、精心设计全力打造河南省老年文化艺术节活动品牌,通过举办河南省老年文化艺术节各项活动全面整合资源,建立健全立足中原,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大健康产业链。
组建专业化现代传媒团队,运用市场化运营管理手段与河南卫视等主流优质播出平台结合,与具有权威性智能化交易型养老服务监管平台合作,打造全媒体文化产业链,整合大健康互联网产业链,致力于打造立足中原,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老年文化艺术节品牌,并成为全国老年文化产业领域的领航者,大健康产业的推动者。
2、依托河南省老年文化艺术节活动平台, 组建全国大健康产业联盟。
挖掘蒙牛、双汇、华润、海尔、太康人寿、永爱等国内知名企业、龙头养老企业、中医药产品企业优势资源,通过整合老年文化艺术节线上线下活动的社会资源、产业资源、媒体资源等,形成适应时代变化满足现代化养老需求的产业联盟,培育一批优质大健康产业链供应商和平台粉丝经销商。
3、依托河南省老年文化艺术节活动品牌,打造抖音平台、多元化新媒体平台,开展品牌新经济综合开发。
通过组织举办老年文化艺术节先上线下活动,运用现代新媒体手段,搭建抖音平台、直播间平台等,大力发展粉丝经济。
4、依托河南省老年文化艺术节活动品牌,联合河南卫视打造大型老年才艺秀节目《金色梦舞台》。
《《金色梦舞台》借助河南省老年文化艺术节品牌应运而生,在互联网、新媒体全新变化的当代,与当年的《中国好声音》相比,更具有人群聚焦,时代聚焦,市场聚焦的特点。通过媒体联盟与大健康产业联盟市场合作,一定会创造更大的市场奇迹。
5、拍摄制作反映现代老人精神状态、现代家庭关系的涉老数字电影系列产品;反映现代老人状态、现代家庭关系、养老现状的电视剧系列产品;拍摄制作涉老及家庭题材微视频系列产品。
6、孕育打造老年商城(公益大卖场)全国连锁经营品牌。
7、依托河南卫视,打造《九九重阳》敬老爱老公益慈善晚会品牌。
8、组建华夏老年艺术团,组织开展国际间老年文化交流与演出活动。
9、通过政府规划、企业合作和融资,实现中原老年文化产业园项目落地。
10、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休闲养生、文旅康养,闻名世界的生态旅居小镇。
11、通过政府规划、企业合作和融资,孕育开发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健康、养生、康复、培训、娱乐、餐饮等相关产业。
12、通过招商引资、战略合作与快速发展,孕育主打中老年市场的文化传媒加经济实体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促成“传媒集团 ”上市。